大專首頁營會介紹青年門徒靈修營
 

時下許多基督徒青年期待著「信仰即生活,生活即信仰」,將信仰的理念實踐在生活上;日常生活中以信仰為準則。然而,不知是期待過高或過於鬆散,兩者經常有落差。

信仰的操練範圍相當廣泛,諸如默想、禱告、禁食、讀經、讚美、簡樸、服事、敬拜、慶祝、委身等.這些操練將引導日漸與上帝疏遠的現代人與基督聯合,進入生命的深處,等候結出纍纍的果實。

然而目前基督徒受速食的社會觀念影響,期待一次禱告就能明白上帝的旨意,一次決志就要學像耶穌,一次特會就要立刻得著聖靈的恩賜,快速成聖。青年門徒靈修營的目的是要在這兩者之間做適當的調整,釐清屬靈的意義,訂定一個做得到的目標。信仰生活要追求理智的了解、內心的感動及服事的見證三者的平衡,期待一天比一天更成長、更感恩、更喜樂、更有信心、更有希望、更有力服事。

              圖為2011年青年門徒靈修營大合照

*第10屆青年門徒靈修營*
時間:2012/8/13~16 地點:香山牧靈中心

2011年青年門徒靈修營學員 李俊緯/台北大專
攝影:曾詩文

  這一次的靈修營主題是「與耶穌同宴席」,就名字而言是一場歡樂的宴席,畢竟吃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第一天晚餐,我們有接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可以吃飯,現場播放著泰澤的音樂,心情靜了下來,吃飯也變慢許多。在慢慢吃飯的時候,突然感覺碗裡的飯菜其實在簡單不過,卻非常美味;細細咀嚼米飯有一種微微的甘甜,一口高麗菜,一條香酥的炸魚和一塊魯肉,在心思裡都會回想起這些動植物的生命,捨去是為得能餵飽人類,若是沒有這些動植物捨它們的生命,沒有養殖這些動植物的農夫他們的辛勞,我們就無法在日常生活得到食物維持我們的性命。
              

                   圖為作者本人

  營會中,「靜默」是一項最主要的活動;希望每個人都能夠保持在一個靜默的狀態不要說太多話,要我們不用我們的嘴去感受上帝而是用我們的心去感受上帝。於是從晚飯結束一直到最後回寢室都一直是保持在一個靜默的狀態下。
  
  第二天進行一個遊戲叫作「窮人的遊戲」,內容就是將得到的資源製做成最多的紙幣就能從遊戲中獲勝。每組的資源都不一樣,有的組獲得很多紙,有的有筆,有的有尺有的有畫圓工具,但沒有一組是齊全,需要交換才能夠開始製幣,而到了最後,遊戲設定還會使一組人失去所有的財富,進而讓其他組別來討論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救濟破產的一組。

  遊戲之中我發現,其實貨幣的製造競賽裡所用到的材料也不過就是「紙」,但是卻讓每一個人都異常的認真,如同眼前是真的鈔票一樣;在交換工具上,如果以「遊戲」的觀點而言,其實大家可以很輕鬆的交換使用,但大家卻用了一個比較多慮和多疑的心情在進行工具的交換。有時想想,其實就算是真正的紙幣,也是「紙」造出來的,賦予這些「紙」有價值也是人們定義的,所以有一天如果「紙幣」沒有價值了,那也就只是一堆紙罷了,但往往我們總是很認真的在追求金錢上,於是人和人之間失去了信任,更多出了許多的猜疑。

              寧靜時刻,才能看見上主所賜的美麗景色

  其次,大會刻意安排了三個組別,有人吃的很豐盛,但有人只能吃吐司喝白開水。在這個體驗裡,所謂的「富有人」的一組和「窮人」一組的差別,也只是有肉、菜、白飯可以吃,和只有吐司吃的差別,但是在兩組人馬之間卻造成強烈的對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對於窮人進行食物上的救濟」的機會,有時候我們也會有「我們想要和窮苦人同在」的想法,可是對於窮人而言,只要階級(豐盛或不豐盛)存在,窮人就不會覺得任何想要於窮人同在的「中產人士」和是「富有人」是與他們同在的,因為窮人會認為「這些人不會明白只能吃白吐司配水喝的生活是怎樣的生活」。英國有位廚師-Jamie Oliver,他除了是一個廚師之外,也是一個社會運動者,在推行的是讓更多人可以學會做菜,以食物的料理來改變人的生命。但是在他進行這項改革運動時,常常會有一些聲音告訴他:「對你而言,你(Jamie Oliver)應該也是個百萬富翁吧?對你而言做菜是一個快樂又享受的一件事,但是對我們這些還得靠失業過活的人而言,做菜是一件相當花錢的事」。有時候我們會用我們的階層所能了解的生活習慣來看待其他階層的人,所以我們也會不經意的在幫助窮人的過程中傷害了他們。但相對的,窮人也不會承認自己是需要幫助的-由其在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裡,所以就算有一個人想要改變這種貧富不均的問題,也很難能得到窮人的認同。在聖經裡常常出現吃飯的場景,往往耶穌是不論富人或窮人都能夠一同宴席的,或許我們會覺得要改變社會裡的貧富問題很難,但耶穌卻要挑戰我們,難的不是改變,而是我們能不能單單用愛來對待不管是富有的或是貧窮的人。那日晚上也再一次的體驗睡在路邊的感覺,這一次最強烈的,是我們離真正睡在路邊的遊民的狀態很接近,吵離的車子、火車,又熱又冷,蚊蟲叮咬,睡眠品質相當不好。一個晚上如此就己經很受不了,更何況是那些己經過這種生活好幾年的遊民。
  
  除了生理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宴席。在最後的體驗活動裡,我們要獨自的安靜來和耶穌相遇。耶穌在哪裡?其實我體會了很久。在一個小時裡,我反而不太有「遇見耶穌」的感覺;過程裡我看著一盞燭光,我想如果主是光,也許面對光可以體會到什麼,但似乎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吃飯時間總是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吃飯和休息,那天的下午我一個人在大會議室裡躺在地上,卻靜靜的睡著了,夢裡彷彿躺在一片大草原上,有涼風微微的吹來。我感覺得耶穌其實就在遠方靜靜的看著。也許那不是一個很明確的畫面或是一個很具體的形象,但心裡有一種平安的感覺,有一種無憂無慮的感覺。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營會-這樣「安靜」的營會,其實每日的生活千言萬語,除了晚上睡眠之外還真的少有靜默的時間。或許在這樣的靜默之中,沒有時間沒有手機也沒有太多的對話,總是覺得不太習慣,但是在這樣的靜默之中,移去過多的言語和對於通訊科技的依賴之後,往往我們會覺得自己找不著上帝,但事實上上帝一直都在。

*文章來源自教會公報3112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 2025 highedu.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